当老板需要懂球吗?从太阳混乱说起 伊什比亚或该学拉科布和多兰
2天、11天。
这是太阳两次从季后赛出局后到决定炒掉蒙蒂-威廉姆斯、沃格尔中间所隔的天数。
都知道太阳老板伊什比亚雷厉风行,操作激进,但谁能想到,昨天太阳才结束这次失败的常规赛之旅,今天太阳就宣布炒掉主帅布登霍尔泽,中间隔了不到1天。
要知道,布登霍尔泽的合同还剩4年4000万美元,但太阳换帅跟之前一样没有一丝犹豫。
自从伊什比亚收购太阳成为老板,太阳3年时间连工资加奢侈税支付了8.55亿美元。若把太阳给蒙蒂、沃格尔、布登霍尔泽的工资以及分手费算上,太阳的总支出超过10亿美元。这3个赛季,太阳赢了1个系列赛,1次被横扫,1次无缘季后赛。
据报道,太阳炒掉布登霍尔泽只是今夏整顿球队的开始,接下来他们会尝试交易凯文-杜兰特、布拉德利-比尔,6月份还要决定总经理詹姆斯-琼斯的去留。太阳待办事项一箩筐,但在此之前,太阳最需要做的或许是追本溯源,搞清楚导致混乱的“源”到底是什么。
不妨更直接一点:不懂球的伊什比亚要不要继续大量主导球队运作?
职业体育圈从来不缺少喜欢参与运作的老板。老板斥巨资收购球队,球队就相当于富豪的玩具,想怎么玩当然是老板说了算。很多老板本身就是铁杆球迷、范特西游戏发烧友,想在实际运作中过一把瘾很正常。
伊什比亚就是其中之一。
2023年2月,伊什比亚完成收购成为太阳老板,他第一时间谦卑称“接下来的几个月我会耐心倾听,多学习”,但没过几天,伊什比亚亲自操盘了杜兰特交易,并一发不可收拾。
现代体育管理的本质是系统的协调,而不是老板个人意志的肆意展现。一支职业化的球队实行的是“总经理(或运营总裁)负责制”,老板负责预算审批、资金注入、目标设定、最终拍板,具体工作的执行由总经理(运营总裁)完成,老板不会过多参与甚至完全不参与。
但在伊什比亚时代的太阳身上,你看不到总经理负责制的痕迹,伊什比亚的个人意志过于明显。
伊什比亚有过NCAA打球履历,但球员时代如同小透明,更多是扮演陪练、兼职助教的角色。伊什比亚在球场上获赞“篮球智商高”,但篮球智商高从来不等于运作能力强,名宿“微笑刺客”托马斯就是例子。
后来伊什比亚通过创办抵押贷款公司发家致富,痴迷篮球的他渴望成为球队老板。为了学习NBA的运营模式,他曾前往篮网主场观战,跟篮网老板蔡崇信是好友。这层关系是伊什比亚后来换来杜兰特的关键,据ESPN报道,伊什比亚直接与蔡崇信电话沟通,这笔交易不是琼斯与肖恩-马克斯两位总经理的操作,而是双方老板拍板决定的。
这笔交易显然不是琼斯的风格。琼斯2018年以代理经理身份接管太阳运营,后成功转正。琼斯的风格偏保守,他重视选秀,但不愿意在那些只在大学打了1-2年的璞玉身上下赌注。琼斯并不热衷于竭泽而渔,比起打包选秀权牺牲未来换球星,他更喜欢缺哪补哪打造一套有深度的阵容,低成本换克里斯-保罗就是典型案例。
保守的琼斯与激进的伊什比亚注定不是一路人,再加上他是前朝遗老,被架空是必然。
从杜兰特交易开始,通过公开新闻、内幕报道、当事人言论来复盘近2年多太阳的重点运作,能明显感觉到琼斯的参与度极低。就连ESPN也在布登霍尔泽下课的新闻稿中强调,伊什比亚和他带来的CEO约什-巴特尔斯坦在交易谈判、球队运营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。
太阳交易换比尔前,The Athletic从詹姆斯-哈登的身边人处得知,哈登愿意加盟太阳,只是太阳和76人没进行过谈判。伊什比亚先给比尔打了一通电话,然后带着约什-巴特尔斯坦在曼哈顿市中心租了豪华公寓作为作战室,当面游说比尔加盟太阳。比尔曾亲口表示,杜兰特和布克招募过他,但伊什比亚的电话直接改变了他一心加盟热火的态度。至于说约什-巴特尔斯坦和比尔的经纪人马克-巴特尔斯坦(马克是约什的父亲)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,这就只有当事人知道了。明明谁都看得出来比尔不适合太阳,但太阳就是非比尔不可。
在沃格尔短暂的执教过程中,当太阳战绩不理想,伊什比亚甚至走进更衣室跟沃格尔讨论战术、用人。太阳炒掉蒙蒂、沃格尔,都是伊什比亚的决定。
倒也不必全盘否定伊什比亚。比如太阳底薪引进泰厄斯-琼斯这笔签约,约什-巴特尔斯坦在酒局碰到琼斯的经纪人,并试探性询问了琼斯底薪加盟太阳的可能性,当时琼斯的身价在年薪千万美元左右,多支球队对他有意。伊什比亚亲自出面招募琼斯,帮太阳成功以底薪得到琼斯。
但这件事,以及2023年2月伊什比亚出面招募特伦斯-罗斯加盟等,恰恰也说明了一点:伊什比亚更适合锦上添花,给球队提供必要的帮助,而不是独断专行促成影响球队命运的大交易。
“他是好人,但过分投入了。他打过NCAA,但我敢说他不知道自己在篮球运营方面该做什么,然而他做出很多重大决定,这让人头疼,”一位太阳内部人士曾表示。
一开始,伊什比亚的情况像当年的篮网老板普罗霍洛夫,其问题属于典型的“新老板综合症”,上任后为了树立形象疯狂透支未来首轮签换球星,频繁换帅缺少耐心。
随着时间推移,外界慢慢回过味来了,哪怕伊什比亚失去成为老板的新鲜感,他对决定球队运作的热情也不会消失。这是伊什比亚与勇士老板拉科布、尼克斯老板多兰的本质区别。
拉科布从收购勇士开始就追求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”,他同样参与球队运作,但从来不会独断专行。勇士王朝时期,拉科布打造了专业团队,迈尔斯担任总经理,杰里-韦斯特担任顾问。勇士副总经理拉里-哈里斯透露:“拉科布擅长倾听,他从来不会因为自己是老板就独断专行,他从来不强制工作人员按照他的要求来办事。”
就比如勇士将蒙塔-埃利斯送到雄鹿换博古特这笔交易,当交易接近完成时,拉科布走进球队作战室称“我不喜欢这笔交易”,因为埃利斯在湾区受欢迎度极高,后来交易完成后勇士球迷狂嘘拉科布也印证了这点,但拉科布听取了管理层的建议完成交易,而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就利用拍板权否决交易提案。
拉科布是一开始就懂别过度干涉球队运作的道理,多兰则是一次次碰壁后懂得了这个道理。1999年多兰成为尼克斯老板后,在很长时间里,尼克斯是联盟运营最糟糕的球队之一,球迷甚至呼吁多兰赶紧卖掉球队别再祸害尼克斯。那时候,多兰要么是自己做出各种错误决定,要么是选错了管理层。但自从多兰聘请前CAA经纪公司超级经纪人莱昂-罗斯担任总裁后,尼克斯成了全联盟最精明的球队之一,近3个赛季分别拿到47胜、50胜和51胜。
所以,当NBA球队老板需要懂球吗?
“识人”,比“懂球”重要多了。